雨水收集的3大重要方式以及雨水收集的作用
阅读次数:2935 发表时间:2020-04-13
什么是雨水收集,雨水收集好处是补给城市地下水、缓解地面沉降、调节气候、净化空气、增进城市绿化、防治雨洪灾害,还能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、减轻防汛压力、减少雨水径流污染,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、沼泽、湿地,调节气候、遏制城市热岛效应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

一、常见雨水收集利用方式:
雨水利用常见分为三种类型,即雨水直接利用,雨水间接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.
1、雨水直接利用.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,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、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.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,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,一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.
2、雨水间接利用.雨水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地下,补充地下水.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,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,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.
3、雨水综合利用.雨水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,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,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.

二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:
1、屋面雨水集蓄利用,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、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,如浇灌、冲厕、洗衣、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.
2、屋顶绿化雨水利用,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、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、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.
3、园区雨水集蓄利用,绿地入渗,维护绿地面积,同时回补地下水.
4、雨水回灌地下水,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,进行雨洪回灌,人工补给地下水.
三、雨水收集利用常用概念:
降雨量(rainfall volume)是指降雨的绝对量,即降雨深度.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,未经蒸发、渗透、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,常以mm计,也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(L/hm2) 来表示.
(1)在分析降雨量时,通常用单位时间表示,如(1)年平均降雨量: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.
(2)月平均降雨量: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.
(2)月平均降雨量: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.
(3)年最大日降雨量: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值.
(4)设计降雨量:指某一定的降雨量(对应一定的重现期),可作为雨水利用设施规模的设计依据或标准.常用一定重现期下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作为设计雨量.注明:各国排水管道设计和抗暴雨强度不是以降雨量多少毫米来衡量的,首先他和各国的暴雨强度公式有关,然后就是和各国规范所取的暴雨设计重现期有关.我国是这样的,根据规范,一般地区的暴雨设计重现期采用1-3年,重要地区是3-5年.

四、雨水收集系统中的雨水收集池作用
雨水收集池主要用于储存初期处理后的雨水.雨水收集池最好选用PP材料做成的雨水收集模块池,它比传统的水泥池有以下好处:使用寿命长、产品设计灵活、运输方便、施工简单、成本低.
五、雨水收集模块
雨水收集模块是一种PP塑料?可埋于地下,用以收集雨水,再利用雨水.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水资源紧缺、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加剧,雨水作为一种干净、经济、方便的绿色水源,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.
六、收集到的雨水用来干嘛
路面雨水通过汇水管流入调蓄池清水池,然后用做消防、绿化、冲洗道路;广场通过水道将雨水收集并净化后做景观、绿化用水和公共卫生间;建筑收集屋顶和地面雨水净化后则可以做消防、冲厕、绿化和冲洗墙面路面.
上一篇:虹吸排水系统基本概述
下一篇: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收集的整个过程
推荐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如何建设雨水收集利用模块?江苏步强来教您
- 雨水收集池有何用途 设计时的根据包括哪些?
- 雨水收集利用常见方法
- 雨水收集的过程看看你都了解哪些
- 城市雨水利用划算不划算?
- 实施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了解一下!
- 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有什么用途?
- 雨水净化的作用都有哪些呢
- 雨水收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有哪些?
- 雨水收集系统的具体安装位置应该如何确定
最新资讯文章
- 雨水收集的雨水种类及其过滤的标准
- 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
- 雨水收集系统有哪些设备
- 雨水收集系统的分类和效益是怎么样的
- 雨水收集PP模块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- 应该怎样做好城市雨水利用的工作
- 雨水收集池的大小和位置应该如何确定
- PP雨水收集模块蓄水池特点及其优势
- 雨水收集系统组成设备、优势以及造价影响因素
- 雨水收集利用方法的3种方法和雨水回收利用3大意
- 雨水收集模块组成部件以及关于雨水收集的常见
- 何为雨水回收系统?它的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
- 雨水收集系统种类和功能有哪些,以及应用领域
- 虹吸排水施工要点
- 什么是雨水收集系统?
- 国外雨水收集范例简介
- 雨水渗透与雨水滞留
- 雨水收集与雨水回收利用概论
- 虹吸式雨水斗的维护
- 虹吸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